王月鵬,選擇了在平凡的一線崗位上默默奮斗,用熱情踐行了“努力超越 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用汗水詮釋了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形象,用奉獻書寫了高壓線上的精彩人生。
情系帶電作業
回憶過去的十五年,35歲的王月鵬一臉自豪地說“學習電力是個偶然,但帶電作業是我的選擇。”帶電作業是在一萬伏高壓線上不停電進行檢修的工作,作業人員與高壓線間只有薄薄的一層絕緣手套,不僅工作難度大,還十分危險,稍有不慎,眨眼間就會“網斷人亡”。想當初,王月鵬畢業后參加工作,成績優異的他本可以選擇相對輕松安全的工作,但他卻毅然走上了帶電作業崗位。有人問他為什么?他說:“再危險的工作也得有人干??!年輕人不挑戰下自己怎么行?”
帶電作業技術要求高,為了盡快熟練掌握技能,王月鵬就在別人休息時,扛著幾十斤重的工具,一次次上桿練習,工作服一天不知道要濕幾遍。“要干就要干到最好!”正是這追求卓越的精神,使他練就了一身好本領,在北京市電力公司配電線路專業技術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成為了最年輕的帶電作業高級技師,更一步步成長為帶電作業領域的國網專家。十五年過去了,王月鵬在工作中不是沒有遇到過困難,但他始終堅持在這高壓線上,因為他喜歡這種挑戰自我的感覺,更因為他熱愛自己的工作。
用心點亮首都
電網檢修或發生事故時,帶電作業能顯著減少用戶停電,王月鵬深知自己工作對優質服務的意義。2005年王月鵬在黨旗下莊嚴宣誓,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從那一刻起,他就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急難險重的工作現場,他都沖在最前線,時刻迎接挑戰。2013年8月22日是個桑拿天,晚上12點,昌平居民區內一棵10千伏電線桿突發傾斜,急需搶修。王月鵬接到電話直奔現場,顧不上夜間作業的危險,立刻開展搶修。在那悶熱的夜晚,人光著膀子扇著扇子都汗流浹背,更何況王月鵬還穿著厚厚的帶電作業絕緣服。30分鐘過去了,險情終于排除,可王月鵬脫下的絕緣靴里竟倒出了一大碗汗水……這只是他工作的一個片段,不論是酷夏烈日暴曬下,還是寒冬凜冽的北風中,只要能讓用戶少停電,都能在帶電作業車上看到他略顯單薄的身影。從他的眼睛里,能看到一名首都電力共產黨員的信念:“用心點亮首都”。
在他被任命為帶電作業班班長后,他更是將這種信念傳遞到班組的每一個人。這些年,王月鵬帶領班組克服種種困難,完成帶電作業4465次,減少停電電量損失2299.18萬千瓦時,減少停電時間12769小時,減少停電時戶數348754.5時•戶,為首都供電可靠性提升做出了突出貢獻。帶電作業班2009年被評為北京電力公司“十大優秀團隊”。
生命在于超越
在榮譽面前,王月鵬沒有沾沾自喜,而是不斷超越自我,努力追求卓越。在技術上,王月鵬帶頭開展技術革新,他在工作中發現10千伏線路檢修時高壓引流線擺動過大很容易造成事故的隱患,立即帶領班組探討解決方法,最終通過精心設計和反復試驗,發明了的新型絕緣引流支架,解決了引流線擺動的問題,并于2009年獲得了國家專利。在管理上,王月鵬突破施工班組只注重干活不注重管理的傳統,通過數據分析完善班組的各項管理制度,細化工作流程。他還十分注重知識經驗的積累和總結,多次參與國網及公司組織的帶電作業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培訓題庫等編寫工作,作為主要作者之一編寫出版了《10kV配電線路帶電作業實操技術》,并被聘為國家電網公司生產技能專家。作為一名勞動模范,王月鵬還用自己的熱情帶動周圍的人一同超越自我。對待徒弟,王月鵬要求十分嚴格,達不到標準,就重頭再來。功夫不負有心人,楊鑫在北京市職業技能大賽配電線路工比賽中取得了第一名佳績,并獲得了“首都勞動獎章”。
十幾年來,王月鵬用勤奮和汗水揮灑出自己的精彩人生,從一個青澀的毛頭小伙變成了大家信賴和學習的勞動模范。他熱愛自己的崗位,并將繼續在這平凡而又偉大的崗位上播撒汗水,默默為首都帶來萬家燈火的安寧與快樂,也帶動更多的身邊人共同成就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