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NEWS
<國內電纜企業應向耐克森學習>
2016-07-05 16:12:39
中國電力建設可以說在大刀闊斧地進行,盡管以光伏產業為代表的新能源風頭正勁,但短期來看,不可能撼動電建推進。并且,在本月初,由美國的財富雜志發布的最新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名單我們發現,電力建設集團的排名升至354位。此外,在本次榜單中,我們發現國內的電力企業有所增加,由去年的73家增至今天的89家。而隨著電力建設的不斷推進,對于國內電纜行業可以說是極佳的歷史機遇。 當前國內一些電纜廠家對于電力建設推進給國內電纜行業帶來的機遇不言而喻,但據筆者的實際經驗,當你問起該企業將通過怎樣的方式抓住這次機遇的話,能夠說出個“一二三”的很少,即便有寥寥幾個說的出也無非是機遇多、市場大等套話、空話,對于如何能夠抓住市場,依然缺乏思路。 對于如何抓住我國發展過程中的歷史性機遇,從而實現企業的做大做強,很有必要借鑒國外著名企業。國外知名企業如法國耐克森、德國普睿司曼等,在國內所取得的成就自不必贅言,僅僅從進入中國算起,到今天來看,市場占有率也是驚人的。相關權威數據顯示,盡管外資、合資企業僅占國內電纜行業8%左右,但是市場占有率卻不容忽視,尤其是高端市場,幾乎被外資、合資企業瓜分殆盡。 因此,從國外電纜企業進駐中國所采用的發展模式上,能夠汲取很多的營養。以法國耐克森為例,耐克森自1980年前后進入中國市場,短時間內在能源、電信、運輸、建筑、造船業、石油、天然氣等領域都取得了極大的市場份額,并且參與到國家的系列重點項目建設中來。一方面與耐克森的先進技術和管理分不開,另外一方面主要在于耐克森迅速地了解并掌握了中國的市場,并且以驚人的速度實現了產品的本土化。 本土化戰略對于耐克森來說當屬重中之重,從進駐中國以來,耐克森通過一系列研發、采購、人才、培訓、產品、銷售渠道、促銷等本土化戰略,多方位地融入到我國經濟中來,不但取得巨大的受益,也為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貢獻了力量。 截至目前為止,耐克森在中國已成立四家合資企業和四家獨資公司,在華發展歷程見下表:
由表中發現,從上世紀90年代距今短短18年的時間,耐克森在中國大展手腳,設立公司,建設工廠,并在上海、北京、大連、重慶、西安、武漢、香港和臺灣等城市設有辦事處。由此可見,耐克森在國內取得良好的發展,并且十分珍惜中國市場。耐克森給中國電纜企業帶來的借鑒是,如何通過整合有效資源,充分發揮國家相關政策效應,從而實現市場的不斷擴大化。 此外,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國內電纜企業也需要像耐克森那樣走出國門,在國際上去學習、去吸收、去競爭,從而完成一次極有意義的品牌推廣。但在走出國門后,同樣應該充分發揮耐克森式本土化發展方式,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性能。 電網建設在不斷推進,隨著國家電網“十三五”計劃的展開,國內電網建設更將如火如荼,國內電纜企業如何找準方法牢牢抓住歷史發展的機遇,是電纜企業做大做強、電纜行業做大做強的根本市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