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8152號建議的答復,其中提到,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的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按照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的要求,鼓勵煤電企業與新能源企業開展實質性聯營。
國家發展改革委擬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積極支持符合要求的煤電項目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
國家電網公司將積極落實大型風光電基地、先進支撐煤電、特高壓輸電通道“三位一體”的要求。
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8152號建議的答復
您提出的關于加大西北地區光伏發電建設規劃促進綠色能源發展的建議收悉。經研究并商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電網公司,現答復如下:
在西北地區加大新能源建設規模、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推動能源技術與現代產業融合發展,不僅可利用西北地區土地資源、新能源資源等方面的優勢,而且有利于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支撐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您提出的關于加大西北地區光伏發電建設規劃促進綠色能源發展的建議對我們工作具有重大參考價值。
一、關于西北地區加大光伏發電建設規模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對西北地區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進行了部署,包括新疆、黃河上游、河西走廊、黃河幾字灣等4大新能源基地位于西北地區。2021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項目清單,從項目的分布情況看,總體相對集中于西北地區。
二、關于積極有序發展光能源、硅能源、氫能源、可再生能源
一是積極有序發展光能源。近年來,隨著以光伏發電、太陽能熱利用和太陽能熱發電為代表的光能源開發利用技術不斷進步,規??焖贁U大,成本持續降低,已經能夠為生產生活提供綠色低碳的電、熱、冷、氫等多種利用方式,替代各種化石能源,成為全球能源消費增長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途徑。國家能源局將加強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部門的協同,保障光伏等新能源大規模開發的合理空間需求;加強與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協作,部署力量支持下一代光伏技術研發和產業化、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進一步加強研究,出臺促進太陽能熱發電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措施,制定完善更有力的太陽能熱利用扶持政策。
二是積極有序發展硅能源。硅能源相對于傳統碳能源具有清潔低碳、可再生、可持續、儲量豐富、潛力巨大等優勢,而且技術成熟,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以硅能源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有可能替代以碳能源為代表的傳統能源的發展路線,這將是人類歷史上的再一次能源革命。國家能源局將與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協作,鼓勵企業主體主動開展技術創新,加大人財物投入力度,著力在前瞻性、顛覆性、關鍵性、核心性技術上取得突破;加強硅能源產業鏈上下游科學統籌管理,鼓勵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同時,鼓勵各類市場主體開展模式創新,積極培育新模式新業態,鼓勵光伏發電在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不同空間的應用,鼓勵需求側融合發展,結合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求,打造電力系統新形態。
三是積極有序發展氫能源。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科學分析了我國氫能產業的發展現狀,明確了氫能在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中的戰略地位、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部署氫能創新體系、基礎設施、多元應用、政策保障、組織實施等方面的具體任務。
四是積極有序發展可再生能源。2022年5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函〔2022〕39號,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圍繞新能源發展的難點、堵點問題,在創新開發利用模式、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引導產業健康發展、保障合理空間需求、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效益、完善財政金融政策等七個方面提出21條政策措施,為我國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奠定堅實的新能源發展基礎。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圍繞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的要求設置了4個方面的主要目標,第一是總量目標,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費總量達到10億噸標準煤左右,“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消費增量在一次能源消費增量中的占比超過50%;第二是發電目標,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達到3.3萬億千瓦時左右,“十四五”期間發電量增量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量中的占比超過50%,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實現翻倍;第三是消納目標,2025年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總量和非水電消納責任權重分別達到33%和18%左右,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第四是非電利用目標,2025年太陽能熱利用、地熱能供暖、生物質供熱、生物質燃料等非電利用規模達到6000萬噸標準煤以上。為落實上述目標,《規劃》深入實施能源安全新戰略,堅持以高質量躍升發展為主題,以提質增效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陸上與海上并舉、就地消納與外送消納并舉、單品種開發與多品種互補并舉、單一場景與綜合場景并舉、發電利用與非電利用并舉;堅持以區域布局優化發展、以重大基地支撐發展、以示范工程引領發展、以行動計劃落實發展,重點部署了五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三、關于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
一是《實施方案》明確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加大力度規劃建設以大型風光電基地為基礎、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的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在土地預審、規劃選址、環境保護等方面加強協調指導,提高審批效率。按照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的要求,鼓勵煤電企業與新能源企業開展實質性聯營。
二是國家發展改革委擬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積極支持符合要求的煤電項目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
三是國家電網公司將積極落實大型風光電基地、先進支撐煤電、特高壓輸電通道“三位一體”的要求,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做好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開發及外送方案研究。
四、關于推動能源技術與現代產業融合發展
一是《實施方案》強調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加大對產業智能制造和數字化升級的支持力度。編制實施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提升產品全周期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推進高效太陽能電池等關鍵技術突破,加快推動關鍵基礎材料、設備、零部件等技術升級。
二是《“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注重加大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攻關力度,加強可再生能源前沿技術和核心技術裝備攻關,持續推進可再生能源工程技術創新及應用,推動可再生能源智慧化發展,推動可再生能源與人工智能、物 聯網、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深度融合,發展智能化、聯網化、共享化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和消費新模式。
三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十四五”相關產業規劃和行動方案,組織實施《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加強行業規范引導,持續推動光伏行業技術進步和轉型升級,引導各地區因地制宜有序開展相關產業布局,支持西北地區加強上下游協同,促進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
四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等六部門制定實施《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引導產業智能升級,推動行業創新應用,組織開展智能光伏試點示范,支持西北地區多個企業及項目進入示范名單。2021年進一步發布實施《智能光伏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加強政策協同和產業對接,推進光伏創新應用。
五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編制《太陽能光伏產業綜合標準化技術體系》《太陽能光伏產業鏈供應鏈圖譜》《中國光伏產業發展技術路線圖》,加強標準引領,促進產業技術進步和綠色化、智能化轉型。
六是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并加快發布實施《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新能源融合創新,促進太陽能光伏、新型儲能電池、重點終端應用、關鍵信息技術及產品等產業融合,支持標準、檢測、知識產權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感謝您對國家能源工作的關心和理解,希望今后能得到您更多的支持和指導。
國家能源局
2022年7月11日